- 更名公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正式更名为“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
- 商务部:二手车交易持续活跃 异地交易量占比翻倍
- 国外二手车价格大涨 二手车出口市场火热
- 江西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检查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情况!
-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被撤销登记,你考过它家的二手车评估师证吗?
- 全国鸡肋证书老大,终于倒了!你手上有这个单位发的报废汽车拆解工假证吗?
- 二手车出口企业怎么入局?有哪些难点?面临哪些挑战?
- 徐州丰县 | 开展机动车维修市场联合执法检查,规范维修市场
- 惠州发布进一步认真落实机动车维修经营管理规定的通告
- 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2024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发展形势分析会在长沙举行
- 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适度放宽乡镇药店开办准入条件
维权315:汽车年度投诉数据曝光!投诉增长最多的车型是……
刚提到新车,就发现“货不对板”,承诺的配置消失不见;车辆动力突然出现问题,厂家迟迟给不到解决方案,行驶在路上担心随时会“趴窝”;去4S店维修保养,人员服务态度不佳,收费名目不清晰……
各类汽车套路让消费者“头痛”又“心烦”,选择投诉来维护自身权益。
根据信息时报与汽车投诉网联合发布的数据,2023年收到的汽车产品质量及服务问题有效投诉中型车占36%、紧凑型车占25%、新能源车占21%、其余车型占18%。在投诉的具体问题中,汽车质量是车主最关注的方面,其中与动力系统相关的投诉超万条;销售环节的虚假宣传和售后环节的态度问题,也是造成车主投诉的主要关键点。
中型车仍是投诉的“主要之地”
数据显示,2023年共受理消费者针对汽车产品质量及服务问题有效投诉为23068宗,同比2022年投诉量下降2.7%,也是自2018年以来总投诉量最少的一次。大部分车辆是在保修期间内出现的问题,处于首保期和已过保的车辆两者基本持平。
分车型来看,中型车仍是投诉“主要之地”,2022年以7282宗位列第二,2023年接到8288宗投诉,取代紧凑型车成为投诉量最多的车型。此外,新能源投诉量增长明显,上涨超3000宗,小型车和中大型车相比2022年变化较小,投诉量在1000宗以上,其余车型均未超过1000宗,最少的MPV车型仅接到3宗投诉,同比下降99.53%。
质量问题投诉占比最多
而在汽车投诉网2023年受理的绝大部分投诉中,主要涉及质量问题、销售问题以及售后问题环节。
01 质量问题:动力系统频频出现故障
质量问题投诉分为四大类,为动力系统、车身及底盘、零部件及配套和电气化。其中,动力系统投诉问题占据全年质量问题“大头”,同比增长15.56%,全年投诉量达到了12387宗。
颗粒捕捉器堵塞便是去年动力系统代表性问题之一,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许多车型纷纷在排气端安装了颗粒捕捉器,其职责是拦截尾气中的较大颗粒物,然后将其送回燃烧系统以进行二次燃烧。然而,这个看似微小的零部件却给一些车型带来了问题。一些车型出现了颗粒捕捉器拦截颗粒物但未能进行二次燃烧的问题,导致这些颗粒物堵塞了排气系统。通常来说,这类广泛投诉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召回,但部分车企未给出实质性解决方案,导致车辆问题难以解决,车主只能集体投诉维权。
其次,是电气化、零部件及配套、车身及底盘问题,三者投诉量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变化不大。
02 销售问题:拒绝虚假宣传,能让车主更满意
销售问题投诉在2023年被细分为八大类型,其中“车辆信息欺诈”是热点问题,全年投诉量高达2356宗。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投诉主要集中在车辆信息的“虚假宣传”等方面。为了抢夺更多市场份额,增加品牌竞争力,如今的汽车市场新车更新频率加快,产品迭代周期缩短,甚至有的车型同年会更新多次,新车升级的差异化难以体现,导致车辆功能配置与宣传不符的投诉大量涌出。
其次是“承诺不履行”和“减配”投诉,分别达到1801宗和987宗。“费用问题”和“价格欺诈”均在700余宗,“捆绑销售”和“精品问题”收到的投诉相对较少。可以看出,车主对于车辆配置问题的关注在逐年增加。
03 售后问题:态度决定售后满意度
售后问题投诉被分成了七大类,“态度不好”是投诉的主要问题,高达9131宗。随后是“技术不过关”4801宗、“费用争议”4635宗。
部分车企在销售环节对待车主态度热情,但售后环节明显滞后且态度冷淡,或是出现信息不透明、收费标准缺失的问题。可见,在售后服务环节,服务方的态度至关重要,保持良好沟通能有效避免投诉的产生,服务方的技术以及价格也是核心重点之一。
微信扫一扫
获取更多二手车评估师干货
【相关阅读】
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二手车出口有关事项的公告:流通企业雇佣至少3名鉴定评估专业人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