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遭遇寒冬,汽车经销商深陷生存困局
(一)多重因素叠加,汽车市场持续下滑
受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以及部分地区提前实施“国六”等多重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汽车销售市场持续下滑。汽车产销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较2018年下滑7.5%和8.2%。其中,乘用车产销2136.0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滑9.2%和9.6%。这一下滑趋势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2019年上半年乘用车销量仍较为低迷,下半年“国五“国六”切换影响减弱,消费者信心逐渐恢复,汽车销量降幅逐渐收窄(见图1)。
2019年乘用车四类车型均出现负增长。2019年轿车销量为1031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0.7%;SUV销量为935万辆,同比下降6.3%;MPV销量为138万辆,同比下降20.2%;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为40万辆,同比下降11.7%。多功能乘用车(MPV)降幅最为明显(见表1)。
新能源汽车也由高速上升转为下降,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0%。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滑受补贴退坡影响很大,大幅下降态势集中呈现在下半年。
从国内外品牌看,2019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全年来看,日系和德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速略有减缓,韩系品牌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趋势,美系和法系品牌降幅有所扩大。
2020年,汽车经销商的预测也不乐观。2020年1月初,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对1940家4S店管理者的调查显示,32.3%的汽车经销商认为2020年的市场将比2019年更差;39.2%的汽车经销商认为2020年的市场将和2019年持平:只有28.5%的汽车经销商对2020年的市场持乐观态度。汽车经销商对行业前景的信心不足。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销售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2020年初暴发的由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对国内汽车产业链产生了重冲击。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可支配的家庭消费比例变少,再加上疫情防控要求减少了人们的出行,整体汽车消费低迷。200年第一季度,工信部数据显示,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7.4万辆和367.2万辆,乘联会发布的国内第季度狭文乘用车累计销售301.4万辆,同比下降40.8%。为了减缓疫情的影响,国家和地方等部门出台了减少城市号牌限制、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降低税费、降低金融贷款利率和增加车辆报废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将对2020年汽车市场的恢复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有预测认为,2020年乘用车零售量将下探2000万辆的关口。
(三)低速发展成为常态,汽车经销商“生存淘汰赛”加速
面对车市寒冬的严峻考验,汽车经销商全年库存高企,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屡见不鲜,关店退网成为普遍现象。根据汽车之家车商汇后台数据统计,收录经销商数量在2017年底抵达峰值后(31676家),持续性负增长,到2019年7月5日,经销商数量仅剩27216家,相较2017年12月31日,经销商商家数量大幅下降14.1%(见图2)。
虽然低线城市的市场空间给予了汽车市场新的希望,但是下沉后的经销商生存问题同样存在。在近两年车市寒冬影响下,低线城市经销商店正在经历更加严峻的关店浪潮。根据车商汇后台统计,面对同样的市场寒冬,高线城市(A级、S级)较低线城市(B级、C级)下降幅度小,自2017年年底至2019年年中,低线城市经销商数量下降幅度持续大于高线城市,据2019年7月5日统计,B级城市下降幅度达到10%,C级城市下降幅度达到11%(见图3)。
【相关阅读】
